17200323943
發布者:曉猛 來源:企的寶財稅集團
非公司企業法人登記注冊程序
(一)政府主管部門、政府授權部門、行業歸口管理部門的企業設立審批程序
由于政治、社會經濟和法律制度的不同,世界各國企業法人的登記主管機關不同,企業法人的設立程序也有所不同。一般而言,以市場經濟為主的國家,往往強調企業的自主地位,允許企業依照法律直接向登記主管機關申請法人登記,通常很少設立審批程序。以計劃經濟為主的國家,往往強調國家的管理職能,要求企業在向登記主管機關申請法人登記之前得到政府許可,因而通常存在設立審批程序。
我國的政治制度是社會主義人民民主專政,經濟制度是以公有制為基礎的多種經濟成分并存。建國幾十年來,我國的政治和經濟制度穩固,但經濟體制卻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正處在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深刻轉變過程中。由于《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仍然占據主導地位的經濟條件下形成的,它不可避免地要反映和體現計劃經濟的要求,所以企業法人申請登記之前一般還需要由政府主管部門或政府授權部門或行業歸口管理部門進行審批。
1.普通設立審批程序。登記管理法規規定企業申請登記應提交主管部門或者審批機關的批準文件。
(1)主管部門的審批,主要是對企業的產品或經營業務是否符合社會需要和行業發展要求,以及能源、交通運輸、原材料、資源供應等條件的審核。它不同于登記主管機關審核其是否具備企業法人條件或營業條件。
(2)國務院規定對某些行業的企業實行集中的歸口審批,不論哪個部門投資設立,不論什么類型的企業,都需經某個部門集中審批,這就是國家行業歸口管理部門審批制度。
2.專賣、專營審批程序。國家為了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往往對一些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商品實行專賣或專營。凡是經銷或銷售特定商品的企業法人,必須再增加國家授權部門對專賣或專營企業進行的資格審查程序。
3.無主管部門審批程序。沒有主管部門的企業,可直接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請登記注冊,但涉及行業歸口審批和專賣、專營審批的,仍須先行辦理審批。
4.有關部門審批程序。企業在申請開業登記時,除主管部門和行業歸口管理部門審批外,有時還需要經過其他一些部門審查同意。這些部門即《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及其施行細則中稱之的有關部門。如舉辦旅店業、飲食業、食品業、服務性行業等,除經主管部門或行業歸口管理部門審查同意外,還應當經過當地衛生部門審查,衛生條件合格后,才能持有關文件、證件到登記主管機關申請登記。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企業登記管理制度也在不斷改革,1992年9月,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下發了《關于改進企業登記管理工作,促進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將行業歸口管理部門的審批限于外貿、金融、交通、航空、旅游、醫藥、建筑、出版等特定行業;除法律、法規規定實行專項審批或許可證的以外,不再將部門規定的審批和許可證作為登記注冊的法定前置條件。這項改革,對搞活企業,增強企業活力,促進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改革不徹底,前置審批只是得以簡化,審批制的基本框架還沒有被打破,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依法獨立核準登記制還沒有起來。二是改革不配套,有些方面改了,有些方面沒改,改革沒有形成體系,影響了改革的效果。另一方面,從國家管理經濟的角度看,涉及國家經濟命脈和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不論市場經濟發展到何種程度,審批制度仍是必不可少的。
《公司登記管理條例》打破了《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的許多框框,確立了直接登記為主、審批設立為輔的原則。除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外,出資人可以直接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請登記。
企業制度與企業登記制度的關系,總的來說,是實體與程序的關系。企業登記制度是企業制度所決定的,企業登記制度必須與企業制度相適應。企業制度的改革和創新,會相應地要求企業登記制度的改革和創新;企業登記制度的改革和創新,反過來也會積極地促進企業制度的改革和創新。因此,《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中的主管部門、行業歸口管理部門的前置審批,隨著企業制度的變化,必將會發生從許可制向準則制的變革。
(二)企業法人申請登記程序
企業法人申請登記程序是指企業法人在取得政府主管部門或政府授權部門或國家行業歸口管理部門的審批文件之后,向登記主管機關申請登記的程序。根據《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及其施行細則的規定,企業申請登記分為開業登記、變更登記和注銷登記三種,登記程序也相應地分為三種:
1.開業登記程序。企業法人申請開業登記程序是指有關法規、規章所規定的企業法人申請開業登記應依照的步驟和過程。
(1)申請非公司企業法人開業登記,應當在主管部門或者審批機關批準后30日內,向登記主管機關提出申請。申請時,應提交有關文件和證件。
(2)登記主管機關接受申請登記的申請后,應從受理之日起30日內,做出準登記或者不予核準登記的決定,經登記主管機關核準登記注冊,領取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后,企業即告成立。
2.變更登記程序
(1)企業法人改變名稱、住所、經營場所、法定代表人、經濟性質、經營范圍、經營方式、注冊資金、經營期限、分支機構等登記事項或因分立、合并、遷移發生變更,應向原登記主管機關申請變更登記。企業法人變更登記程序是指有關法規規章所規定的企業法人申請變更登記應依照的步驟和過程。
《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第十七條規定,企業法人和非法人企業以及經營單位改變名稱、住所、經營場所、法定代表人、負責人、經濟性質、經營范圍、經營方式、注冊資金、經營期限、以及增設或者撤銷分支機構時,應當在主管部門或者審批機關批準后30日內,向登記主管機關申請辦理變更登記。沒有主管部門和審批機關的,可直接向登記主管機關申請變更登記。企業申請辦理變更登記時,應向登記主管機關提交有關文件和證件。1992年,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發布了《關于改進企業登記管理工作,促進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簡化了變更登記注冊程序,企業申請變更登記時,除變更法定代表人(負責人)、經濟性質、增、減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分支機構外,其他登記事項的變更,可不提交主管部門審批文件。
(2)登記主管機關應當在受理變更登記后30日內,作出核準變更登記或者不予核準變更登記的決定。
3.注銷登記程序:
企業法人申請注銷登記程序是指有關法規、規章所規定的企業法人申請注銷登記應依照的步驟和過程。
(1)注銷登記是指登記主管機關依法對歇業、被撤銷、宣告破產或者因其它原因終止營業的企業,收繳營業執照、公章等,撤銷其注冊號,取消其企業法人資格或經營權的執法行為。
《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第二十條規定:“企業法人歇業、被撤銷、宣告破產或者因其他原因終止營業,應當向登記主管機關辦理注銷登記。”企業法人辦理注銷登記應提交①法定代表人簽署的《企業申請注銷登記注冊書》;②主管部門或者審批機關的批準文件;③清理債務完結的證明或者清算組織負責清理債務的文件。
(2)登記機關接受申請登記單位的注銷申請后,應從受理之日起30日內,做出核準登記或者不予核準登記的決定。
經登記主管機關核準后,收繳《企業法人營業執照》、《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副本,收繳公章,并將注銷登記情況通知其開戶銀行。
(3)非法人企業注銷登記的程序和應當提交的文件、證件,參照企業法人注銷登記的有關規定執行。
(三)登記主管機關核準登記程序
登記主管機關核準登記程序是指有關法規、規章所規定的登記主管機關核準企業法人開業、變更、注銷登記應依照的步驟和過程。
登記主管機關對企業法人和非法人企業以及經營單位申請登記的審批程序,大體可分為受、審查、核準、發照、公告五個步驟。
1、受理
(1)受理的概念及其條件:
受理是登記主管機關依法作出的接受企業登記申請的行為,是登記注冊程序中的重要環節,是登記主管機關運用登記程序,承擔登記責任的起點。
登記主管機關作出受理決定,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①要有管轄依據。登記主管機關只能在規定的管轄范圍內,對申請人的登記申請作出受理決定。越權管轄屬于無效管轄,越權受理也無效受理。一經發現,應立即糾正,并將已受理的企業登記申請移送給有權受理的登記主管機關。
②要有合法依據。登記主管機關對申請人提出的申請登記事由和提交的申請登記文件、證件是否符合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要進行咨詢性審查和情況調查,對不符合規定的申請人和申請行為,有義務提出咨詢指導意見,解答有關問題,使申請人的申請登記事由和申請登記文件符合法定要求。
③要有程序依據。登記主管機關為申請人按照提交的申請登記文件、證件、有關資料以及填報的《登記注冊書》齊備、有效,應根據程序規定作出受理表示。對申請登記文件、證件不齊備、無效的,不予受理。但是,登記主管機關不能無故不予受理,亦不能未經受理,即進入審查或核準階段。
登記主管機關作出受理決定后,應在三十日內,做出核準或不予核準的決定。因此,受理時間應當是準確的、公開的、雙方認同的,并應當具有書面形式,以便明確登記雙方的責任和作為雙方訴訟的證據。
(2)受理的程序
申請人按照法律、法規規定將申請登記報告及應提交的文件、證件和填報的《登記注冊書》送交登記主管機關后,登記主管機關應對其進行初審。提交的文件、證件齊備的方可予以受理,否則不予受理。
初審的內容包括:①申請登記單位是否屬于登記注冊的范圍和管轄范圍;②提交的文件、證件是否齊全、有效;③《登記注冊書》填寫是否準確、清楚。符合上述條件的,應予受理。
受理后,登記受理工作人員應在《登記注冊書》有關欄目中簽署予以受理的意見和受理時間。凡不屬于本登記機關管轄權限的,應通知申請人,向有管轄權的登記主管機關申請登記。
2、審查
(1)審查的概念。審查是登記主管機關依照規定,對企業的申請登記事項進行審理、核查的程序性行為,屬于登記注冊程序中的重要環節。
所謂“審理”就是對企業提交的申請登記的各類文件的全部內容是否具有真實性、合法性、有效性、完整性,進行綜合評判,沒有問題的予以肯定,有問題的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不符合規定的予以駁回。
所謂“核查”,就是根據企業的申請登記事由和提交的批件、證件、章程及其他有關材料,確認企業設立的條件和開展經營的依據。核查過程是登記主管機關具體貫徹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章、政策的過程,是對企業的設立方式、組織形式、登記事項是否真實、合法的鑒別過程。
登記注冊程序中的審查與受理前的咨詢性審查不同,前者是法定的程序性行為,后者是受理前的準備工作;前者對企業能否登記注冊作出審查決定,給企業提供的選擇余地較少,后者給企業提供咨詢指導意見,解答登記注冊問題,給企業提供選擇余地較多;前者重點審查登記條件和登記事項,后者側重于審查申請登記文件是否齊備、合法;前者有辦理期限的制約,后者不受時間限制。相對而言,登記中的審查是比受理前的咨詢性審查更重要。然而,受理前的咨詢性審查也是十分必要的,它對于保證受理工作的質量,減少受理行為的盲目性,提高審查質量和審查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審查包括程序性審查(又稱形式審查)和實質性審查。程序性審查是對申請登記的企業提交的文件、證件是否齊全,是否依照國家的規定履行有關審批手續的審查。包括:①企業申請登記前是滯已完成政府有關部門和主管部門審批程序;②《登記注冊書》的內容是否逐項填寫和符合規定的要求;③批準文件、證件、資料是否完全齊備,是否符合規定的審批權限。如審查中發現不符合規定要求的可令其補充或重新履行審批手續。實質性審查是指登記主管機關在程序性審查的基礎上,對申請登記單位是否具備登記條件,申請登記事項是否屬實,提交的文件、證件是否真實、完整、合法、有效,是否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的審查。包括:①審查申請登記單位是否具備條件,要結合實地調查,核實條件;②審查申請登記事項是否符合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③審查所提交的文件、證件、證明等資料的內容是否符合規定的要求。如審查中發現不符合規定的,可以令其補充或重新履行審批手續;對不具備登記條件或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的,應予以駁回。
程序性審查和實質性審查是審查過程中的具體操作方式。程序性審查側重對申請登記文件的格式、效力、數量等登記形式部分依法進行審查,發現在程序方面即手續上有缺欠、不完備的,及時通知申請人重報、補報。實質性審查對申請登記條件和登記事項的真實性、必要性和合法性依法進行審查,必要時還應組織實地調查。審查中發現的問題,可以通過協商或者裁量的辦法加以解決。通過實質性審查,將最后確定企業是否具備法人條件、營業登記條件以及申請登記事項所涉及的企業應當具備的其他條件。通過實質性審查,還將初步確定企業的登記注冊事項。在審查工作中,程序性審查與實質性審查并不是截然分開的,兩種審查方法同重要,不可替代。
實地調查是指登記主管機關工作人員為保證登記事項的真實性而深入企業住所和經營場所進行的實地考察。主要是對企業開辦條件進行核實,包括住所、經營場所、設備、設施、資金、從業人員、法定代表人資格以及環境等條件進行考察。實地調查是企業登記審批程序中的一個環節,它是為保證登記注冊事項真實性所采取的必要措施。
(2)審查的程序。登記主管機關對申請人填報的《登記注冊書》和提交的有關文件、證件全面進行審核、檢查,即審查企業提交的文件、證件和填報的《登記注冊書》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并核實有關登記事項和開辦條件。審查是登記審批程序的中心環節。
審查應按程序性審查、實質性審查和實地調查的順序進行。
程序性審查內容包括:①對申請人提交的申請報告和有關文件、證件進行審查,看其是否符合登記管理法規的規定;②對申請人提交的有關文件、證件進行審查,看其是否真實、完整、合法和有效;③主管部門或審批機關是否具有審批資格。對不符合規定和審批手續不完備的,審查工作人員應提出解決的具體意見和辦法,并指導申請人提交所需文件和補辦手續。
實質性審查內容包括:①企業組織章程是否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及政策規定,是否經過主管部門批準;②企業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是否符合國家有關規定;③企業經濟性質是否與資金來源、財產所有權、分配形式、管理制度相一致;④注冊資金來源及構成是否符合國家規定,是否達到法定標準并與經營范圍相適應;⑤從業人員是否符合國家規定,是否達到法定人數和有與經營規劃和業務相適應的從業人員及專職人員;⑥經營場所和設施是否與其經營范圍相適應;⑦經營范圍是否符合國家有關規定,是否與其經營能力相適應。有專項規定的行業和經營范圍,是否報經有關部門審查同意,經營范圍用語是否規范等。
實地調查,核實工作人員在規定的時間內,應及時到申請登記單位調查核實以下主要內容:①申請人所填住所、地址與實際住所、地址是否相一致;②生產經營場所(包括生產車間、庫房、營業室等)及生產經營設施與申報的情況是否相符合;③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與申報情況是否相同;④從業人員、專職人員與填報情況是否相一致;⑤注冊資金是否真實;⑥財務、會計制度是否健全;⑦特殊行業是否具備生產經營或服務條件等。
實地調查核實工作人員經調查核實后,應在《登記注冊書》有關欄目中填寫實地調查核實情況,簽署意見。
對經調查核實發現申請人所填事項與實際情況不符,或者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的,應將申請登記材料退回申請人并予以駁回;對經調查核實,申請人所填登記事項符合實際情況,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的,應予核準。
3、核準
(1)核準的概念
核準是指登記主管機關對申請登記事由及登記注冊事項審查核實后簽署的同意核發執照的結論性意見,登記主管機關作出同意企業登記的結論后,應負責通知申請人已經終結審查,同意登記,在指定期限內辦理領取執照手續。
核準的行政行為是登記主管機關的行為,在登記主管機關內部,以賦有審批職權的人員審批意見為準。審批人員簽署的同意登記注冊的意見,應作為具體經辦人員向企業發出核準通知書的依據。
核準與審查在性質上有所不同。審查是登記主管機關經辦人員個人的行為,個人向組織負責。經辦人員審查不當,復審人員和審批人員可以糾正,也可以退回重審。核準是整個登記主管機關的行為,審批人員代表登記主管機關履行職責。因此一旦核準并通知企業后,就對登記主管機關發生制約作用,除非有特殊理由,原則上不能撤銷核準意見。
登記主管機關記載在《登記注冊書》上的核準意見,應存入檔案備查。
(2)核準的程序
經處(科、股)長或局長審查和核定后,應在規定的期限內,做出準予登記或不予核準登記的決定,并及時通知申請人。
登記主管機關的處(科、股)長或局長對經調查核實的申請登記注冊材料進行全面復審:①是否屬于登記范圍和管轄范圍的企業;②受理、審查、實地調查工作人員產意見是否一致,意見是否具體、正確;③是否符合登記注冊程序;④是否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規定。
對經審定認為應予核準登記注冊的,處(科、股)長或局長應在《登記注冊書》上簽署準予核準的意見,由有關人員及時通知申請人。
對經審定認為不能予以核準登記注冊的,處(科、股)長或局長應在《登記注冊書》上注明不予核準登記注冊的原因和理由,由有關人員填寫核駁通知書,及時通知申請人。
4、發照
對核準登記的申請登記單位,應分別頒發《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或《營業執照》。
在頒發執照時,登記主管機關應編制注冊號,通知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領取執照,辦理法定代表人、負責人簽字備案手續。申請登記單位領取執照后,憑據執照刻制公章,開立銀行帳戶,并向登記主管機關備案,按照核準的登記事項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登記主管機關應將有關登記注冊材料及時建立企業登記檔案。
5、公告
對核準登記注冊的企業法人,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依法統一組織發布企業法人登記公告,其他任何部門、單位和個人不得組織發布企業法人登記公告。
登記主管機關對登記公告內容必須認真審核,應與核準登記事項的內容相一致,經確認準確無誤后,方可發布。有關審核資料存入企業登記檔案。
企業法人登記公告的基本形式為期刊或在符合規定的報紙上刊登。登記主管機關發布企業法人登記公告按規定的標準收取公告費。
相關推薦
?北京代理記賬公司分享:工商注銷流程核心要點。在北京市場動態調整的背景下,北京工...
2025-03-11北京代理記賬公司?分享:公司簡易注銷流程核心要點。隨著北京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北...
2025-03-11北京代理記賬公司分享:企業注銷流程核心要點。隨著北京市場環境的動態調整,企業注銷...
2025-03-11北京代理記賬公司分享:公司注銷流程及費用全解析。隨著北京市場經濟的動態調整,企業...
2025-03-11北京代理記賬公司分享:隨著北交所上市公司突破300家,公司轉讓變更已成為企業戰略...
2025-03-10北京代理記賬公司分享:北京作為全國經濟活躍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企業股權轉讓及工商變...
2025-03-10熱門搜索
大家都在關注的
2022-03-24
閱讀551次2022-03-24
閱讀551次2022-03-24
閱讀551次2022-03-24
閱讀551次2022-03-24
閱讀551次2022-03-24
閱讀551次2022-03-24
閱讀551次2022-03-24
閱讀551次2022-03-24
閱讀551次2022-03-24
閱讀551次最新資訊
辦理業務是我們服務的開始
讓您無憂才是我們的宗旨!